月經有血塊、發黑還痛經,是得了婦科病?
在月經期間發現有血塊,甚至顏色發黑,看上去黏黏的。
最痛苦的是,有時還伴隨著痛經,覺得這其中隱藏著什么健康隱患。
什么會出現血塊和顏色發黑呢?
在說血塊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什么是月經。
女性月經來的前幾天,身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子宮內膜增厚,做好迎接新生命的準備。
如果卵子順利受精,就會形成受精卵附在子宮壁上,子宮內膜會進一步增厚,為寶寶的到來提供更舒適的條件。
如果卵子沒有受精,那么子宮內膜就會分裂。
增厚的子宮內膜因為沒迎接到新生命,自己就會一層一層剝落,這種周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就叫月經。
因此,月經除了血之外,還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粘液以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血液混合雜質排出陰道。
所以我們就會看到月經里一坨坨黏糊糊的血塊,而這根本不是什么“毒素”。
除此之外,女性月經量太大,也容易形成血塊。
這是因為,月經中還有來自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和大量纖維蛋白溶酶,它們能讓月經血不凝固,但如果出血量過多,就容易凝固,形成血塊。
至于月經顏色發黑,也和經量有關。
當月經量偏少時,它會在體內凝固,排出時,混合子宮內膜碎片等雜質,看起來就會偏黑。
多出現在經期前及快要結束時,如果只是偶爾出現,就不必擔憂。
總之,月經里的血塊并不是什么毒素,發黑也不是氣血不暢、精血不足導致的,這都是月經的正常狀態。
只有這種情況,才有健康隱患!
比起月經的顏色和質地,醫生更關注經量多少。
經量,是指女性一次月經的總失血量。偏多或偏少,可能都代表身體某方面出了問題。
怎么判斷月經量過多或過少呢?
女性正常月經量為20-60ml,超過80ml為月經過多。
若你沒有概念的話,我們可以拿出家中護膚品小樣觀察下,20ml到底是什么概念。
有時候我們總感覺經量很少,其實已經達到了正常的標準。
經量過多,不僅容易造成女性貧血,也預示著身體可能有其他問題。
有興趣的女性也可以嘗試用下月經杯,月經杯有各種size,也有刻度,這樣我們就會比較明確到底流了多少毫升的血。
痛經與血塊無關!
醫學上,痛經包含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占到痛經90%以上。繼發性痛經指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痛經。
這里我們主要聊聊最常見的原發性痛經。
在月經期間,子宮內膜中會有一種前列腺素,它的作用是促進子宮收縮,幫助并加速經血的排出。
前列腺素含量高會造成子宮平滑肌強烈收縮,血管攣縮,造成子宮缺血,缺氧,從而出現痛經。
而且,增多的前列腺素進入血管循環,還會引起心血管和消化道癥狀,所以很多女性來月經期間還會出現心悸及腹瀉癥狀。
除了前列腺素和血管加壓素,內源性縮宮素以及β內啡肽也與痛經有關。痛經也會受到精神、神經元素的影響。
目前,對于原發性痛經治療,首先推薦心理治療。消除緊張反應,保證休息和睡眠,適度鍛煉,戒煙酒。
當痛經達到不能忍受時,可以尋求藥物治療。比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常用的藥物有布洛芬、酮洛芬、甲芬那酸等,療效達到80%以上。
也可以通過口服避孕藥來減少前列腺素含量,療效達到90%以上。
但藥物治療需醫生指導,禁止擅自服用藥物,尤其是增大藥物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