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管中醫西醫,新藥層出不窮,可謂日新月異。作為一名專科醫生,不能做到對所有的藥物都熟悉了解。在臨床工作中患者經常被問道:我準備懷孕,近來不舒服了,能不能用藥?用什么藥?別的醫生開的藥我不放心,能不能用?用藥安全嗎?等等。而且,目前絕大多數用藥指導性文章都是針對孕期和哺乳期婦女,對“備孕期”婦女用藥尚缺乏相關資料,在藥物說明上也無這方面的提示,但“備孕期”用藥選擇并不是無章可循,而是有則可依。
什么是安全用藥?
其實藥物的使用是否安全,關鍵在于是否用藥合理 。
什么叫做合理用藥,我們知道,藥物就像雙刃劍,有兩方面的作用。除了治療作用之外 還會有副作用即在使用治療劑量的藥物時,伴隨出現的與治療疾病目的無關而又必然發生的其他用。 藥物的治療作用與副作用都是其本身所固有的藥物特性,它們是相對而言的,隨著治療疾病的目的而改變 。合理用藥的目的就在于充分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同時又要盡量減少其不良反應。
受精后1 周內,受精卵尚未種植于子宮內膜,一般不受孕婦用藥的影響;受精后8~14 天內,受精卵剛種植于子宮內膜,胚層尚未分化,這個時期對藥物高度敏感,如果受到藥物嚴重損害時,可造成極早期的流產;如果只是受到部分損害,可以有補償功能,胚胎可以繼續發育而不發生后遺問題。這個時期藥物的影響是“全”或“無”。這時孕婦往往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可能服用了某些藥物,大可不必過于憂慮,因為這個時期致畸的可能性很小。妊娠3~12 周是胚胎發育的重要階段,各器官的萌芽都在這階段內分化發育,易受藥物和外界環境的影響而致畸,例如,神經系統在受精后 1~ 2 5天 ,心臟在 30~ 40天 ,四肢在 2 4~ 46天最敏感。這個時期用藥用藥應謹慎。
對于“備孕期”的婦女,了解了以上知識,再遵循以下用藥原則,恐懼用藥的心情會有所緩解。
1、任何藥物的應用均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開藥時先給醫生說明,我已懷孕或我準備做試管,讓醫生有所顧及。謂:少一句不如多一句。
2、能少用的藥物絕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則不要用。根據治療效果,盡量縮短用藥療程,及時減量或停藥。但隨便自行停藥,縮短療程則不可取。
3、必須用藥時,則盡可能選用對胎兒無損害或影響小的藥物;如因治療需要而必須較長期應用某種可致畸的藥物,則應聽取醫生建議,是否終止妊娠。對于某些副作用較大的藥物,應咨詢醫生,是否需要停用藥物一段時間后,再考慮妊娠。
4、切忌自己濫用藥物或聽信“偏方、秘方”,以防發生意外。就是急病,也別亂投醫。
5、避免應用廣告藥品或不了解的新藥。尤其不贊成濫用保健品,吃了半天,不知吃的是什么東西,最終是贊助了廠家,忽悠了情緒,如能落個好心情也值,要是有個“仨好倆歹”后悔晚矣。新藥因為應用時間短,臨床經驗少,除非必須,否則慎用。
6、 服用藥物時,注意包裝上的“孕婦慎用、忌用、禁用”字樣。醫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藥物,如有以上字樣,應提醒醫生是否能用。
7、孕婦誤服致畸或可能致畸的藥物后,應找醫生根據自己的妊娠時間、用藥量及用藥時間長短,結合自己的年齡及胎次等問題綜合考慮是否要終止妊娠。
期待科學的進步可以使所有的新藥在上市前都應提供適當的標記,表記出未孕、孕期和哺乳期婦女的安全用藥等級,使那些可以用于孕婦的安全藥物給予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