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過了不孕,卻躲不過的反復自然流產,到底是為什么?
連續發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產者稱為復發性流產(RSA)。流產是指妊娠28周以前終止、胎兒體重在1000克以下者。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流產定義為妊娠20周以前終止、胎兒體重在500克以下者。經典的理論將連續發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產定義為習慣性流產。
復發性流產在育齡期婦女中的發生率約為1%~5%,且經歷流產后再次懷孕流產風險逐漸增高。在臨床上,我們曾見過自然流產高達9次的患者,真的非常讓人心痛。
正因如此復發性流產的患者,值得我們更多的關注。
目前復發性流產病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胚胎染色體異常是自然流產最常見的原因,約占50%~60%,夫婦染色體異常約占復發性流產的2%~5%,包括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的異常,其中平衡易位和羅伯遜易位最多見。
復發性流產患者生殖道解剖異常發生率約為19%,較普通人群高。包括先天性解剖畸形,約占7%,如單角子宮(0.7%)、雙角子宮(0.8%)、縱隔子宮(4.9%)、雙子宮(0.2%)等;繼發性解剖異常,約占12.9%,如宮腔粘連(4.1%)、子宮肌瘤(6.1%)和子宮內膜息肉(3.1%)等。但并非所有生殖道畸形一定會導致復發性流產,通過校正生殖道畸形也并不一定會降低流產率。
妊娠的維持需要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分泌激素的有效支持,內分泌的紊亂會導致復發性流產。復發性流產中8%~12%由內分泌疾病導致,包括甲狀腺功能異常、黃體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等。
子宮內膜炎、宮頸分泌物中人型支原體/衣原體、細菌性陰道病、TORCH感染,導致母胎界面感染發生而導致自然流產。
以上就是臨床上常見的反復流產的原因,因為其多樣性和復雜性,在治療中,也會增加一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