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兒辣女”?都是傳說而已!
盆底肌的位置
盆底肌,即盆底肌肉,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
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肉就像一條彈簧,將恥骨、尾椎等連接在一起。?
一旦這張"網"彈性變差,"吊力"不足,便會導致"網"內的器官無法維持在正常位置,從而出現相應功能障礙,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臟器脫垂等。
腹壓增大(如咳嗽、打噴嚏、大笑)時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壓力性尿失禁的表現。經常漏尿使內褲有一種洗不去的難聞氣味,更嚴重的可能需要用護墊,給生活造成極大不便。?
"吊力"不足,還可以表現為盆底臟器脫垂(子宮脫垂、陰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常有中老年人是因發現外陰有腫物脫出,才到醫院就診的。但由于就診太晚,脫垂程度較嚴重,往往錯過早期康復治療的時機,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壓力性尿失禁和子宮脫垂等,是盆底肌薄弱遠期的影響,而性生活質量下降,則是近期的主要影響。
這在產后婦女中尤為多見。有相當部分產婦出現陰道前后壁輕度松弛、脫垂、興奮性下降等,加上產后激素變化,陰道黏膜干澀和菲薄,會陰傷口恢復欠佳,直接影響性生活質量。
"酸兒辣女"是流傳最廣的生男生女傳言之一,根據孕后準媽媽飲食習慣的改變,來判斷肚里寶寶的性別。如果喜歡吃酸的就會生男孩,如果喜歡吃辣的就生女孩。但是這是沒有依據的。
其實,孕婦出現食欲下降、對氣味敏感、嗜酸或嗜辣,甚至想吃些平時并不喜吃的食物,均屬于正常的妊娠生理反映,原因是孕后內分泌活動改變,胎盤分泌絨毛促性腺激素。這種激素會抑制胃酸分泌,使胃酸分泌量減少,從而降低了消化酶的活性,影響食欲與消化功能,與胎兒性別無關。
此外,孕婦口味還與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飲食習慣有關。例如南甜北咸、西酸川辣,但各地新生兒的性別比例并無顯著差異。胎兒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僅以孕婦口味的變化來判斷胎兒的性別是毫無科學根據的。
那么婦女懷孕后為什么想吃酸東西呢?
在約有2/3的婦女在懷孕的前6個月,特別是前3個月會出現胃酸不足的現象,因此,胃的活動和消化能力很差,胃內食物的排空時間也比正常人延長1-2個小時,孕婦為了補償體內胃酸的不足,也就自然想吃酸味的食物了。這就好比出汗過多的人想喝水一樣,都是一種補償性的自然反應,對孕婦自身和胎兒的健康來說,這都是有益的。但是,孕婦以及胎兒的健康都會不利,如米醋、酸酒、腌制酸菜以及酸性較大的刺激性食物等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