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康復丨骨盆修復和盆底康復是一回事嗎?
骨盆的骨骼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兩塊髖骨及其韌帶連接而成。每塊髖骨又是由髂骨、坐骨及恥骨組成的不規則骨骼。骶骨形似三角,前面凹陷稱骶窩,三角形底的中部前緣突出,形成骶岬(相當于髂總動脈分叉水平)。骶岬是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重要標志之一及產科骨盆內測量對角徑的重要據點。
骨盆的韌帶
骨盆有兩對重要的韌帶,包括骶骨、尾骨與坐骨結節間的骶結節韌帶和骶骨、尾骨與坐骨棘之間的骶棘韌帶。骶棘韌帶寬度即坐骨切跡寬度,是判斷中骨盆后矢狀徑是否狹窄的重要指標。妊娠期受激素影響,韌帶較松弛,各關節的活動度也有增加,有利于胎兒娩出。
而“盆底肌”,則指的是盆底最內層肌肉,由肛提肌(恥骨直腸肌、恥骨尾骨肌、髂尾肌)和尾骨肌組成的。其中,肛提肌是盆底最重要的支持結構,尾骨肌則負責協助肛提肌封閉骨盆底,承托盆內臟器和固定骶、尾骨位置。
我們都知道機體的形態結構與功能是密切相關的,如果結構發生改變,就會容易造成疾病并且給身體帶來損傷。
骨盆:
盆底:
骨盆和盆底是相輔相成的,這就像“短板效應”,無論骨盆還是盆底都應該積極進行產后恢復,缺一不可,骨盆或盆底任何一個出了問題,盆底疾病或骨盆松弛都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