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寒是女性的“百病之源”,你被宮寒盯上了嗎?
常聽到一些女性提起
“老中醫說我宮寒”
“我媽讓我注意飲食謹防宮寒”
~
不孕、痛經、月經不調、月經過多、過少都被說成宮寒。
宮寒到底指什么呢?
宮寒,全稱是“子宮寒冷”,是由于外來之寒邪或者是人體脾腎陽虛所生之內寒停滯在女性胞宮,使胞宮的功能受損而發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統稱。因此常有中醫說“子宮寒,疾病生”。
宮寒具體都有哪些表現?
因不同發病原因和不同的發病階段,宮寒可在女性的經、孕、乳、雜病等各方面有多種不同的臨床表現:
01
表現為月經期的疾病可有:
月經量少錯后、閉經、經期浮腫、經期腹瀉、痛經;
02
表現為孕期的疾病可有:
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宮外孕等;
03
表現為哺乳期的疾病可有:
惡露淋漓不盡、產后腹痛等;
04
表現為婦科雜病的可有:
慢性盆腔痛、子宮內膜異位癥、陰道炎、不孕等等。
中醫判斷寒氣的其他全身表現還可有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怕冷、手足發涼、腰酸腰涼、性欲淡漠、大便稀溏,舌質黯淡,苔白,脈沉濡等。
如何調理宮寒?
1.通過飲食進行調理。
一方面,如多食用溫經暖宮的食物,如核桃、大棗、花生、洋蔥、番茄,每日午餐或晚餐后喝一杯姜茶,能主動化解體內寒氣,長期堅持對調理宮寒十分有益;
另一方面,性寒食物少吃,如綠豆、苦瓜、涼瓜等。
2.注意胞宮保暖。
下身要少受涼,注意給小腹、腰部和雙腳保暖。尤其注意腳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過早暴露雙腿、過早穿短裙,穿裙子的話,最好要穿厚羊毛襪打底,以防寒從腳下生。
3.月經期間、產后、哺乳期要注意避免過多接觸寒涼。
如經期女性不要冒雨涉水、坐臥濕盛之處。
4.中醫有“動則生陽”之說,即運動可以改善體質,每天保證半小時的走路時間,能改善循環。平日多用熱水燙腳,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使身體處于溫暖狀態也可改善宮寒狀態。
子宮是產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地方,也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長期宮寒必然影響女性生殖系統的正常功能,造成月經不調、子宮肌瘤、乳腺增生、性生活不和諧等一系列不良影響。
因此,女性朋友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呵護子宮健康,做個暖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