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少女玲玲,由于每次月經總是腹痛難忍,最近來包頭麗人醫院進行常規婦科檢查時發現,她被確診為“宮頸癌”,面對這樣的結果,她和家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
為什么十六歲少女怎么可能患上宮頸癌?
當本地幾家醫院的檢查單同時擺在一起時,玲玲才羞澀的向醫生坦白,十六歲的她已有兩年性生活史。當醫生告訴她,過早的性生活是她患上宮頸癌的“元兇”時,她追悔莫及。
通常癥狀:異常陰道出血
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我國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中居第一位。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20多萬女性死于宮頸癌,我國每年新發現病例為13.15萬。宮頸癌是指發生在子宮陰道部及宮頸管的惡性腫瘤。宮頸癌早期沒有任何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異常陰道流血。當宮頸癌的癥狀出現三個月后,就診者已有2/3為癌癥晚期。由于年輕婦女處于性活躍期,雌激素水平和性交頻率均較高,故更易以性交出血為首發癥狀。此外,白帶增多也為宮頸癌常見癥狀,約80%的宮頸癌患者有此癥狀。
病理原因:過早性生活
其實宮頸癌的發生與性活躍、初次性生活小于十六歲、早年分娩、多產等有關,與有陰莖癌、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侶曾患宮頸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觸的婦女也易患宮頸癌。現已確認高危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性生活過早的女性,其宮頸癌的發病率比十六歲以后開始性生活的要高四倍多。
性伴侶多的女性,其發生宮頸癌的機會較多,未婚及未產婦女患宮頸癌的機會極少,多次結婚宮頸癌的發病率也較高。多次分娩且圍產期保持及分娩過程不好,也會增加宮頸癌的發生率。
診斷:宮頸細胞學檢查
宮頸癌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尤其有接觸性出血者,需做詳細的全身檢查及婦科檢查,并采用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碘試驗、氮激光腫瘤固有熒光診斷法、陰道鏡檢查、宮頸和宮頸管活組織檢查、宮頸錐切術等檢查。確診宮頸癌后,應根據具體情況,做胸部X線攝片、淋巴造影、膀胱鏡、直腸鏡檢查等,以確定其臨床分期。
治療:手術切除
對宮頸癌的治療,手術切除是目前最好也是的一種治療方式。對年齡小的女性,宮頸癌的切除可保留卵巢,年齡較大的女性,可采取一次性子宮卵巢全切術。
從目前臨床上看,子宮全切術有開腹和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兩種方式,隨著腹腔鏡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和醫護人員的使用技術越來越嫻熟,現在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也越來越被患者所認同。
這主要是因為,開腹手術和宮腔鏡手術對患者所帶來的身體和心理影響不同,開腹手術需要在患者的腹部開一18cm-20cm的縱切口,同時手術后出血量是腹腔鏡手術的10倍,就是術后恢復時間也要在20天以上。對年齡小的女性,只在腹部留有四個鑰匙孔大小的腹腔鏡手術,無論是從今后的生活或工作等方面來說,都是上選,同時,在手術時,腹腔鏡有比肉眼看得更清楚的優勢,它可放大10倍的腔鏡頭可把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浸潤部位做一全面探查,手術精準度更高。
預防:定期婦科檢查
宮頸癌重在預防,全社會提高對宮頸癌的認識,在不遠的將來將會消滅宮頸癌。從正常宮頸組織發展到宮頸癌需經過宮頸內瘤變、宮頸原位癌,此過程漫長,只要定期檢查,就會有機會在此過程中及時發現,給予治療,將會阻止宮頸癌的發生。很多女性不好意思進行婦科檢查,傳統思想認為有病才到醫院,所以就錯過了早治療的機會。對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每1-2年做一次婦科檢查,包括宮頸細胞學檢查。如果發現宮頸有異常細胞,醫生將會根據病變情況建議進一步觀察、檢查或治療。